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如何助力城市跃升?深圳两会热议→
2025-02-28
在深圳两会热烈讨论的浪潮中,“全运会”成为高频热词。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首次联合承办的全国性体育盛会,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不仅是体育竞技的舞台,更是深圳建设国际著名体育城市、深化深港澳合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点。
深圳两会期间,从跨境赛事的机制破冰到全民健身体系升级,从赛事经济布局到城市文化IP打造,深圳两会的提案建议勾勒出十五运超越竞技的更大图景——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深圳建设国际一流体育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
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新改扩建100个都市型、楼宇型体育场地设施。深圳秉承“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赛理念,坚持场馆“能改不建”的原则,对场馆进行焕新改造。
深圳赛区有22个赛事场馆需要维修建设,其中,改造场馆14个,新建、改扩建场馆7个,临时搭建场馆1个。在新改扩建场馆的基础上,深圳将在场馆内投用场馆信息化系统,全力推进赛事基础设施攻坚。
目前,纳入广东省执委会督办的19个竞赛场馆中,已有18个完成建设并通过预验收,场馆信息化系统全面投用,实现赛事管理与城市服务的数字化联动。深圳依托全市赛事指挥系统(MOC)构建的“智慧赛事大脑”,通过实时数据交互与资源统筹调度,将确保赛事运行的高效协同,全力推动数字化全民健身设施升级,让“智慧体育”惠及更多市民。
报告强调,要突出以赛营城、以赛兴城,实施城市环境面貌品质提升行动,加强城市绿化美化净化亮化,持续抓好背街小巷、地下通道、老旧小区、城中村、交通枢纽等环境整治改善,在细节上用心、细微处发力,以“绣花”功夫绣出城市精致精美的新颜值、欣欣向荣的新形象。这是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更是深圳向内生长的要求。
办好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既是提升城市品质、展现城市形象的良好契机,更是推动城市发展的的机遇。深圳如何巧借赛事东风推动城市能级跃升,让城市变得更友好?深圳将践行“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将赛事筹备和城市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力争打造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为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提供包容、友好的城市环境。
据悉,2024年,深圳累计完成152项城市品质提升工程,2025年将再推进80项重点项目,优化城市景观、交通网络及公共服务体系。针对残特奥会需求,深圳启动赛事场馆周边277个重点点位的无障碍环境专项整治。
举办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是席大大总书记、党中央交给粤港澳三地的重大政治任务。如何把赛事做到办得出彩、办出水平?以赛促练是办好赛事的关键之一。深圳将认真筹备各类测试赛、模拟赛、训练赛,锤炼办赛能力,提高办赛水平。
2月23日,2025深港马拉松赛暨十五运会田径(马拉松)测试赛成功举办,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参赛。赛事全面模拟正赛流程,并首次实现深港联合赛后复盘,重点优化跨境协作、应急响应等机制。
接下来,深圳将有序推进各项目测试赛,以“零差错、高水平”为目标,精细化打磨赛事服务全流程。这场跨境“练兵”不仅检验了筹备成效,更彰显出大湾区城市群协同办赛的独特优势。
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国际著名体育城市。作为十五运会闭幕式举办地,深圳正策划一场融合前沿科技、湾区人文与体育精神的视听盛宴,以创新叙事展现“双区”建设成果。深圳将借赛事东风,加速建设国际著名体育城市——通过引进国际顶级赛事、培育千亿级体育产业集群、优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推动“体育+文旅”“体育+科技”“体育+消费”深度融合,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当前,深圳正以冲刺姿态,锚定“简约、安全、精彩”办赛目标,全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实践的湾区新篇章。这场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的国家级体育盛会,不仅将展现新时代中国体育的蓬勃气象,更将成为推动大湾区融合发展、探索制度创新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