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电子·(中国)人生就是博

高利利:托起8000多个脑瘫儿家庭希望

2024-11-21

2024年11月21日  深圳特区报  版次:A03  记者 郑思 关炜瀛

  作为天使家园志愿服务队的资深志愿者,高利利的手机是24小时都不会关机的。尽管志愿队有一个值班电话,但高利利的手机几乎也在扮演着“服务热线”的角色。她说:“癫痫是脑瘫患儿的常见共患病之一,往往在夜里出现突发事件。我年长一些睡得浅,听到电话就能及时解决问题。”

  今年57岁的高利利,投身特殊儿童帮扶事业已有14年,累计服务2.36万余小时,专注“造血式”爱心公益,用赤诚大爱托起了8000多个特殊儿童家庭的希望。谈及获评“中国好人”,她说:“是深圳这座城市造就了许许多多的志愿者,这份荣誉不是给我这个普通退休大妈的,而是整个志愿者团队的。”

  从输血式到造血式公益

  高利利结缘脑瘫患儿家庭,起源于一次“阳光助残”公益活动。2010年,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参加志愿服务的高利利偶然了解到,这类家庭照顾患儿非常辛苦,常常因病致贫。高利利从康复专家口中了解到,新生儿脑瘫发病率在千分之三左右,如果早发现、早干预,依靠长期康复训练,可以促进脑瘫儿童运动、语言、社会适应、日常生活等能力达到最佳功能状态。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及早干预,每救助一个脑瘫孩子,就能拯救一个家庭。”高利利下定决心,要为这些家庭尽一点绵薄之力。最初,高利利和志愿者伙伴们采取的是传统的“输血式救援”,团队成员们亲身上阵,或是捐赠家中的物资,或是自掏腰包直接捐赠资金。但很快,高利利发现这样做成本消耗过快,收效也不明显。“这不是一个可持续的方法。”高利利想。于是,高利利与团队从组织内部出发,积极探索起“造血式”的救助模式,希望能实现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变。

  14年温暖坚守无怨无悔

  “十几年来,这条路的苦和累是常人难以想象的。”高利利说,当自己的健康状况亮起“红灯”时,她也曾想过放弃。但当她在深夜接到一个“天使妈妈”的电话,亲耳见证6岁的“天使宝宝”学会喊“妈妈”的那一刻,听着孩子的爸妈在电话那头又哭又笑的那一刻,她感动流泪,更坚定了走下去的决心。

  2013年,在各界爱心力量支持下,高利利组织成立了第一个“天使妈妈手工坊”,开展技能培训及手工义卖活动,之后又推出“天使妈妈赋能计划”,成立“天使妈妈艺术团”,向社会大众分享康复理疗等技能。50余位妈妈接受培训后组成“天使妈妈宣讲团”,开展“脑瘫科普百万+”公益宣讲,多年来累计开展超过2200场次公益宣传倡导活动,传播关注量累计超300万人次。

  在高利利的推动下,“天使妈妈手工坊”已转型升级扩大发展到5大系列11个社区互助点,为400余位“天使妈妈”赋能。伴随着妈妈们的成长和项目的成熟,志愿队也不断更新赋能方式,如开展电商直播培训、社工培训等,不少“天使妈妈”通过直播带货获得收入,有的还成长为优秀社工、家长互助会成员、志愿者领队,从受助者蜕变为助人者。

  荣誉更意味着责任

  14年来,高利利带领团队开展关爱特殊儿童公益活动2050余场次,累计救助帮扶了8240多个脑瘫儿童家庭,累计募捐善款及爱心物资总价值7330余万元,用公益大爱托起了8000多个特殊儿童家庭的希望。

  高利利说,回头看这些年,收获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坚持志愿服务多年来所收获的一个个荣誉,对她而言更意味着一份份沉甸甸的责任。“获评‘中国好人’是一份认可,同时又是一份责任,我觉得,今后我对自己的要求要更严格一点,要去坚持做得更好。”

  “我希望能够再多干几年,能够再多带动一批人,传递平等、尊重、关爱的理念,以身作则鼓励更多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谈及未来,高利利表示,她会继续为关爱脑瘫患儿等特殊儿童家庭、弱势群体献出自己的力量。同时,她也呼吁,希望全社会更加关注服务于特殊群体的志愿者,助力专业志愿活动的开展。

(责任编辑 黄燕如)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