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G电子·(中国)人生就是博

      善待视障人士,深圳一直在努力

      2024-10-15

        10月13日上午,悠扬的歌声和乐声在莲花山公园回荡,“秀出我风采,携手向未来”——2024年深圳市视障文化艺术活动在莲花山公园娃公益营地举办。视障朋友梢梢是表演者之一,为大家了带来了精彩的葫芦丝独奏《篝火狂欢夜》。她告诉记者,自己住在布吉,“我出门通常选择乘坐公交车或地铁出行,便捷且安全。”早上八点,梢梢就从家中出发,乘坐公交车到达莲花山公园,并在义工的引领下到达演出地点。这并非梢梢第一次独自外出,尽管视力受限,但已经能够熟练地独自出门,近一年来,她已经习惯了独自前往公园散步、参加深圳图书馆的电脑培训等日常活动。


      图:“秀出我风采,携手向未来”——2024年深圳市视障文化艺术活动在莲花山公园娃公益营地举办

        据悉,在全市15825台公交车中,将近四分之一的公交车已经安装了无障碍公交导乘系统,视障人士可以轻松搭乘公交车前往目的地。此外,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市政公园、地铁站内、过街天桥等地也逐步设置了助盲导行系统,这些系统整合了盲道、无障碍示意图、扶手铭牌等无障碍设施,为视障人士提供精准的行进路线指引,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出行便利性。

        深圳市盲人协会公益法律服务中心成立题

        10月15日,第41届国际盲人节如期而至,本届主题为“推动法律落实,依法维护权益”。为了更好地帮助视障人士理解和运用相关政策法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今年3月15日,“深圳市盲人协会公益法律服务中心”正式揭牌,京师深圳律所与深圳市盲协共同携手,为视障人士提供了咨询服务、公益普法讲座活动等法律援助服务。

        在讲座形式上,京师深圳律所特别注重适配视障人士的特点,有别于一般的讲座依赖PPT来阐述观点和看法,针对盲协会员的讲座更加强调讲课律师的讲课语速、话术表达以及课堂互动,让专业的法律知识能通过声音来传播,也让讲座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易于理解和接受。

        据悉,10月18日,一场以《劳动合同法重点解读》为主题的视障普法活动将在深圳市残疾人综合服务大楼举办。本次活动将通过解读劳动法的重点条文,帮助视障人士更好地了解自身的劳动权益。讲座采用现场讲座的形式,并设置多个小组进行问题抢答,以提高听众的参与度和活动的氛围感。

        京师律师所律师吴海燕表示:“希望通过我们不间断的普法活动,让视障人士与自身密切相关的法律有更深入的了解。他们不仅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还意识到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应该遵纪守法,积极融入社会运行。我们鼓励视障人士自尊自强,为社会创造价值,也为自己的人生创造价值。”

        医院提供暖心陪诊服务

        在医疗服务日益完善的今天,残障人士在就医过程中却面临着诸多困境,而陪诊服务正致力于通过专业而贴心的陪伴,让视障人士能够安心、无忧地完成就医之旅。宝安中医院和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是率先实施的两家试点医院,推出了包括预约挂号、院内专业陪诊等一系列就医便利服务。具体而言,视障人士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预约陪诊服务:能独立前往医院的可直接拨打医院客服电话进行预约,而需全程陪同的则可拨打12385热线获取服务。

        下午2点10分,提前一天通过拨打宝安中医院客服电话成功预约陪诊服务的视障患者马先生,准时抵达宝安中医院。在大厅内,早已守候的志愿者上前迎接,引领他顺利完成挂号手续,并安全抵达指定科室门外候诊。值得特别关注的是,此次陪诊服务采用了创新的AB角模式:志愿者负责直接陪同马先生前往各个就医环节,而医院工作人员则同步处理如缴费等事务,两者紧密配合,极大缩短了就医等待时间,提升了整体效率。


      图:志愿者带领视障患者前往宝安中医院就诊

        马先生分享道,在预约过程中,他需提前向医院提供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证件号码、联系方式)及紧急联系人信息,并明确约定就诊时间,到达医院后直接与志愿者对接即可。宝安中医院院长周鹏表示,医院高度重视视障患者的就医体验,为此专门调配人力资源,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力求为视障人士提供更加完善、高效的陪诊服务。


      图:志愿者陪同视障患者就诊

        此外,深圳市盲协还聚焦“一老一小”群体,积极推动视障儿童大字课本的落地工作。同时,也为老年人申请辅具用具提供帮助和支持。在刚结束的2024年深圳视障学生暑假训练营中,学生们经历了丰富的学习与实践。电脑培训课程使他们熟练掌握了读屏键盘操作技巧;定向行走课程则通过系统化的教学,教会了学生们如何正确使用盲杖、识别方向、辨别障碍物,并在遇到问题时有效求助,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独立出行的自信与能力。


      图:2024年深圳视障学生暑假训练营的户外自然导赏活动中,自然教育导师吴建梅指导视障学生描述树叶形状无障碍建设要“从有到优”

        无障碍是一种环境,也是一种服务。因此无障碍建设不能只关注“有没有”,更需关注其是否符合科学严谨的标准。在实际生活中,视障人士可能会遇到盲道缺失或铺设不合理的情况,这不仅未能发挥其应有的导向作用,反而可能给他们的出行增添风险。

        “纹路应凸出路面4mm高”“宽度宜为250mm~500mm”“当行进盲道(表面呈条形,引导盲人前行)的宽度小于 300mm时,提示盲道(表面呈圆点形状,提醒盲人前方路线将发生变化,如到达十字路口或公交站等地方)的宽度应大于行进盲道的宽度”,在一场无障碍日常共建培训上,视障人士在深圳市盲协的组织下,来到梅林路,对盲道进行实测。

        “城市无障碍发展需要每个人参与,作为无障碍设施的重要使用者,视障人士可以在城市无障碍共建中发挥更主动的作用。我们希望视障人士能从自身实际需求出发,合理合法地参与到城市无障碍环境的共建中来,在反映问题时不仅要表达主观感受的‘好不好’,更要提供客观标准的依据。”深圳市盲协带队人如是说。在深圳,可通过“民意速办”小程序,准确描述并定位无障碍设施存在的问题,以便职能部门及时回应并解决问题。

        “无障碍并非只是从点到线的建设,而需把点、线、面进行连接,让无障碍设施形成闭环,才能真正实现无障碍环境的优化。”深圳市盲协协会会长马景阳同记者说。他鼓励更多的视障人士,能积极走出家门,从实际使用效果出发,以法规标准为依据,用共建互惠的思路及合法合理的手段,为城市无障碍“把脉”,为职能部门的工作改进,提供实际的落脚点。

      来源:晶报APP

      (责任编辑 萧文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