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G电子·(中国)人生就是博

    无声咖啡店:培养能力,让每个人都能当上店长

    2024-07-23

    2024年07月23日  南方都市报   版次:NA07  都记者 张馨怡 摄影:南都记者 许松龙

    NA07_NA07_0352@600_329.jpg

    店长潘鹏正在等候前来点单的顾客。

      提起华强北,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电子元器件和手机配件,而就在近日,一家“无声咖啡”进入了大家的视野。店员全是听障人士,顾客需要通过扫码完成下单,如果有额外的需求则可以通过语音识别系统表达,再搭配手写板和店员沟通。

      这是华强北第二家“无声咖啡”店,主理人杨元成是项目唯一的健全人。来自台湾的杨元成带领着这些听障人士从2020年开始创业,经历过小吃店、果汁店,2023年更添加了咖啡品类让项目更加多元。而这个公益项目的开展,还要从五年前说起。

      带着4位听障人士创业 第一家轻食店开在福田  

      杨元成的一次性杯子上写着“老杨”俩字,而这也是店员对他的称呼。作为品牌策划人,2017年他在深圳创办了一家生态科技公司,持续的盈利让他选择将公司交给职业经理人负责。2019年的一天,他在就餐时发现一家米粉店里聘请的都是听障人士,“我就觉得这项目挺好的。”在结识了老板之后,考虑到公益需要商业支持,他询问老板可否帮忙做品牌推广。一来二去之下,他也和店里的听障职员混熟了。

      为了和员工沟通,老杨学习了手语。老杨发现每个地方的听障人士还有自己的地域表达,“因为它有分自然手语、国际手语、地方手语。”

      老杨了解到,服务员的工作并不能满足听障职员的需求,再加上与老板产生理念上的分歧后,他选择离开。“部分店员觉得老杨都不干了,那我们也不干了,就也跟着离职。”老杨在和太太商量之后,想试着带他们创业。就这样,他们创立了本无缺餐饮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我是想跟他们讲说你们本来就不缺什么东西,你们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在跟社会做交流。”

      2020年,杨元成带着4位听障职员来到福田竹子林的一家共享厨房里尝试做外卖(本无缺轻食厨房),“我们做果汁、色拉之类的轻食,生意做得很火,团队的故事受到很多人的支持,产品口味也很受市场认可,整个共享厨房外面的走道都堵满了人。”2021年,他带着听障职员将实体店落在了福田CBD,取名“优依加仑(有一家人)低卡果昔”,这是他们的第一家实体品牌店,“好在周边都是年轻族群比较多,对于听障人士创业他们接受度很大,生意一下就做起来了。”

      2023年,老杨接触到了德义基金会,在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于2023年参与了“益加小站 慈善商店”项目,借此也让本无缺品牌正式走上公益之路。“在基金会的指导下我们也会定期开设听障人士的技能培训,其中最重要的是心态上的培训,想教会他们不要有那种‘等、靠、要’的心态,希望他们能够走出那种自己的舒适圈,出来勇敢地面对社会。”

      “未来如果他们想回老家开店,我愿意资助他们”

      在台湾时,老杨就涉足过公益捐赠、爱心帮扶的项目。“有没有办法做一个造血式的公益模式,我们自己先养活自己,然后再去帮助其他人?”在接触到听障人士参与服务业的项目之后,老杨认为这已经踏出了造血式公益的第一步。“不可能一辈子当服务员是不是?所以我会要求他们学习更多的技能,把他们推到台前。在我们店里面三年内如果你没有办法干到店长,我就会请你离开。如果你要回来就重新面试,重新从服务员开始干起。”

      老杨除了支付相对应的底薪外,更多的是希望他们能领取到公司的利润分红。有了激励机制,员工的干劲儿也起来了。来自安徽的潘鹏是华强北街道福强社区“无声咖啡”项目的店长,此前在上海做过餐饮项目,2020年在行业内听说老杨在带着听障人士做餐饮之后投奔过来。深圳的包容度让他坚定了扎根这座城市的决心。听障职员的专注度更高。新的技能,往往三天他们就能烂熟于心。“平均两分钟一杯,即便是在CBD的就餐高峰期,我们也能满足顾客的需要。”2021年,潘鹏当上店长,从此他便成为了店里主动去和顾客接洽的人。“除了店面的管理还有运营,我还需要跟客人之间对接。”尽管听不见,但听障职员的手写速度远超健全人,“这杯咖啡做得怎么样?”“果汁的甜度您还满意吗?”手写板成为了他们与顾客沟通的重要工具,在通过语音识别系统获取顾客的想法后,他们会在手写板上回应。

      老杨在很多场合都会把他们带上——CBD商圈党委的手语课上,老杨会带上他们现场演示手语;南方科技大学手语社团老杨去讲课,他也会带上员工们做助教,“他们非常兴奋,拿着手机一直拍,就是为了告诉妈妈自己也站上大学的讲台了。”青年咖啡培训的体验课,老杨会鼓励他们上场。

      “培养能力,让每个人都能当上店长”,这是老杨的初衷,“未来如果他们想回老家开店,我愿意资助他们,因为最终他们也要回到父母身边去帮衬。”潘鹏写下,“他人很好,就像爸爸一样。”“爸爸”是大部分听障职员对于老杨的概念,他们来到深圳投奔他,在他的呵护下留在了这座城市。

      党群服务中心一角被免费改造成咖啡店

      客单量上浮的同时,老杨在听障群体中的名声也越来越响,毕竟全员都是听障员工的店并不多。“我接到过一个爸爸的电话,他说女儿在听障人士那里听说了我这家店,连续几天都在确认我这家店是不是真实存在。”为了一探究竟,这个姑娘在深圳的亲戚亲自带着她来面试,实地考察之后确认了项目真实性后,就把女儿委托给了老杨。“她带着行李来面试,就是告诉我一定要来上班。”由于全部都是听障人士,对于听障人士而言这个氛围是他们喜欢的,“他们不用担心被歧视,也没有什么大小之分,我也很少来店里,面对顾客的问题尽量让他们自己解决。”从最初的4人,到如今的13人,越来越多的听障人士跟着老杨站在了服务业一线。

      得益于华强北街道福强社区的帮助,党群服务中心的一角被免费改造成了咖啡店,店内不仅有座位,还为路过的快递员、外卖员、环卫工人提供免费的柠檬水。较之CBD年轻人聚集的氛围,华强北的社区店需要面对更多的亲子家庭,以及一些年龄较大的受众,“可能对听障职员还是会有一些芥蒂在,但我还是会在店里设立提示牌写上‘听障人士创业店’或是‘我听不见,有事请招招手’的提示,只是为了告诉大家为什么这家店是没有声音的。我们店不需要捐赠或者援助,你就像平常消费一样进来买杯果汁就行了。

      曾经在品牌策划上赚的钱,如今基本都贴在了听障公益项目上,“我自己的另外一家公司现在是一直在支持这个项目,这个项目初衷是希望能够帮到更多这种想改变现状、突破自己的听障人士,能看到他们能够独当一面,我就觉得挺高兴的。投入的话,可能到目前为止200多万吧。”

      好在,老杨的善举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5岁的儿子主动学习了手语,经常来店里和员工们互动,“他会主动说谢谢,我也希望小孩子能够看到我在跟他们(听障职员)接触培养更强的同理心吧。”

    (责任编辑 黄燕如)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