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电子·(中国)人生就是博

肢体残疾人的心理康复

2004-09-30

    40.肢体残疾包括哪些情况?

    (1)上肢或下肢因外伤、疾病致截肢或先天性短缺。

    (2)上肢或下肢因外伤、疾病、发育异常造成畸形或功能障碍。

    (3)脊柱因外伤、疾病、发育异常而造成畸形或功能障碍。

    (4)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因外伤、疾病、先天异常造成畸形、偏瘫、截瘫等躯干或四肢功能障碍。 

  41.肢体残疾怎样分级?

    1987年我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中,根据伤残部位的多寡。伤残部位的高低和功能障碍的程度等多方面情况综合考察,并以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为主,把肢体残疾大致分为四级。

    (1)一级肢体残疾:

    ①四肢瘫痪:双下肢截瘫、髓关节无自主活动能力;偏瘫、单侧肢体功能全部丧失。

    ②双前臂和双小腿截肢或缺肢:双全臂截肢或缺肢;双上臂或单大腿截肢或缺肢。

    ③四肢功能极重障碍,不能保持坐姿或两肢功能极重障碍并有另一肢功能重度障碍。

    (2)二级肢体残疾:

    ①双下肢截瘫或偏瘫但遗留部分功能。

    ②双上肢(上臂或前臂)或双大腿截肢或缺肢;单全腿(或全臂)和单上臂(或大腿)截肢或缺肢;三肢在不同部位截肢或缺肢。

    ③四肢中有两肢功能极重障碍或三股功能重度障碍。

    (3)三级肢体残疾:

    ①双大腿截肢或缺肢;一全腿或一大腿截肢(包括缺肢);双前臂截肢或缺肢件前臂和双小肢或缺股;单上臂和单腿截肢或缺肢。

    ③四肢中有一肢功能极重障碍,兼另一肢功能中度障碍;或有一肢功能重度障碍,兼另两肢功能轻度障碍;或有三肢功能中度障碍;或四肢功能均有轻度障碍。

    ③凡有两手拇指缺损并伴有食指或中指缺损;双手虽遗留拇指但缺七指。

    (4)四级肢体残疾:

    ①单肢(包括上、下肢)全部截除或缺损;双小腿截肢或缺肢;单大腿截肢或缺肢;单小腿或单足截肢、缺肢。

    ②双下肢不等长,且相差大于5厘米;70“以上驼背或45°以上脊柱侧凸。

    ③单肢(无论上、下肢)功能中度障碍或双肢功能轻度障碍。

    ④脊椎(包括颈椎)强直。

  42.肢体残疾人有哪些心理特点?

    肢体残疾人一般仅有肢体上的残疾或缺陷而心理上并无明显的特点和缺陷。他们在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方面与常人并无明显的区别,只是在个性特征方面存在着不同于正常人的突出特点。肢体上的残疾,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在这样的困难面前,有些残疾人对外界刺激敏感,加上经常遭受挫折、取笑和不合宜的怜悯,容易产生自卑感,感到处处不如别人,因而会严重地压抑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对此,应当在教育的基础上加以克服。

  对于多数肢体残疾人来说,残疾并没有把他们吓倒,而是给了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残疾进行不屈斗争的条件,因而肢体残疾人常常表现出较为顽强的意志力,在意志品质方面得到更为充分的发展。他们勇于克服困难,往往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表现出惊人的毅力。

  由于许多肢残人有着坚强的意志,所以,在他们的前进道路上,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他们不仅能踉正常人一样学习。生活和工作,甚至还可能为社会做出比正常人更大的贡献。

  43.肢体残疾人怎样克服自卑感?

    肢残人部分或全部失去了正常生活、工作的能力,若不能正确对待,就可能引发严重的自卑感。

  自卑感是一种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偏低的自我意识,它往往带有强烈的自我贬抑性的情绪色彩,因而又被称为消极的情绪性意识。自卑感一旦形成,就会影响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自卑感强烈的人,遇事往往怀疑自己的能力、知识。经验和才华,或者缺乏信心,稍遇困难就打退堂鼓,对那些本来稍事努力即可完成的任务也往往认为无法办到。有自卑感的人精神活动受到严重的束缚,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被压抑。肢体残疾人再加上自卑感的折磨,会使肢体功能的补偿与训练受到严重干扰。因此,进行必要的心理康复,克服自卑感,对残疾的补偿训练具有现实意义。要克服自卑感,必须认识自卑感的起因。自卑感,作为人的一种情绪意识,并非无缘无故凭空出现的。它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建立在这种反映基础上的一种消极的主观体验。自卑感产生和形成的原因虽较为复杂,但通常认为,它是在家庭影响、学校教育、社会要求和评价,以及个人的生理、心理等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和形成的。

    自卑感产生的关键在于社会的评价,一种不正确的社会评价若被个人所了解,就会像导火线和催化剂一样迅速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并成为个人自我意识、自我评价的错误依据,造成不正确的自我估价,贬损、低估自己的能力、素质、经验和知识,破坏自信心。这种错误的自我评价一旦形成,就会加重个人心理上的负担,又会进一步强化自卑的心理,毁掉自信心,混灭主动性、进取心以及创造精神,给人带来巨大的危害。从社会心理学的观点看,自卑感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人际关系木正确反映的结果,是在把个人与他人进行不正确比较的情况下产生的。因此,避免对残疾人进行不正确的评价、木正确的比较,是消除自卑感的重要前提。

  提高对人体器官固有的补偿功能的认识,对于克服自卑感也有重要意义。例如,浙江省瑞安县有位青年林成海,他虽然从小失去了双臂,但意志顽强,通过多年刻苦磨练,终于创造了惊人的业绩:在全国首届伤残人运动会上夺得四枚奖牌。他用10个脚趾,每天能糊出60多个大纸盒、500多个小纸盒,他制造的挂屏和团扇,远销10多个国家,为祖国争了光。

  44.怎样做好肢体残疾的康复?

    对于同样残疾的人,开展康复的早晚,康复措施是否得当,以及康复工作是否持之以恒,对减轻残情差别很大,对残疾者的心理影响更大。这项工作做好了,肢体残疾人可以终身受益,心理康复才能得到切实保证。

    (l)截肢和后天性缺肢者:①及早进行残肢训练,以增强其四肢的肌力和关节活动力;对于因截肢手术不当而造成残肢痛或幻肢痛的人,要及时进行残肢修整和治疗,而后进行残肢训练。②及时制作石膏接受腔的!临时假肢,使其及早结束卧床生活而开始运动器官的活动,不仅可以使残疾者得到心理上的安慰,而且也可以促进残肢的合理定型。③按照残肢的条件,因人制宜地设计制作假肢,假肢的接受腔要与残肢完全适配。④安装假肢后,要严格和持久地进行功能训练,使之最大程度地发挥代偿作用。

    (2)上肢或下肢功能障碍者:①及早进行残肢训练,以增进肌力和关节活动能力。②按照其病变、畸形的具体情况,设计、制作合适的矫形、辅助器械,并且全天戴用和长期戴用。③配戴矫形器、辅助器后,要及时进行功能训练;同时要定期复查,根据继续矫正的需要,调整、改进矫形器,不断促进矫形作用。

    (3)躯干残疾导致截瘫、偏瘫或四肢瘫者:首先进行加强肌力与关节活动能力的认训练。同时根据需要制作矫形、辅助器械,使其能够起坐、翻身,进而借助于学步器、电刺激器练习走路,乘轮椅到户外活动,争取结束长期卧床或静坐的生活,早日进入更广泛的交往中,为回归健康群体作准备。

  45.肢体残疾的全面康复包括哪些内容?

    全面康复,可以减少和减轻肢体残疾的发生和发展,还能帮助残疾者重返社会,所以也是心理康复的重要步骤。

    (1)要重视预防性康复:禁止近亲结婚,减少遗传致残因素;加强孕妇产前保健,做好产前检查,减少先天畸形的发病率;加强地方病的防治,减少地方病引起的残疾;改进劳动保护和交通管理,减少因工伤、交通事故造成的肢体残疾。

    (2)加强早期康复:对于骨和关节的疾病,血管和神经的疾病,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特别是6岁以下的儿童效果更明显。

    (3)加强康复医学工程的科学研究和生产装配:使肢体残疾者能够得到高质量的人工肢体和矫形器、辅助器械,最大程度地发挥代偿作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