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电子·(中国)人生就是博

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2012-03-26


    【编者按】2011年12月8日早晨,我和我们pg电子的两位同事来到观澜,采访一位不顾全家人的反对,掉弃在国企上班的“铁饭碗”自己出来创业何志勇。在创业历程当中,他经历过失败,曾经绝望的懊悔、怀疑自己是不是选择错了,但经过家人的鼓励,他重拾心情,从底做起,凭借着兢兢业业,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很快他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公司。正当他满腔热情,准备在自己的公司大展拳脚时,却被突如其来的、急性脑溢血导致中风,让他再一次面临人生的考验。面对这一个晴天霹雳的打击,在与病魔作斗争的过程中,身心的痛苦让他的人生再一次感到了绝望,甚至想结束生命来解脱自己的人生。

    而今天,坐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文质彬彬,风度翩翩并创下了上亿元资产的企业老板何志勇。因何总现在还是在治疗期间,虽然能走动,说话,但讲话还有点吃力,所以在我们来到何总办公室之前,他早已经为我们准备了他的事迹,把他的人生经历,感想,感受都用文字表述了出来。我对他这么一位曾经在死神面前擦过的传奇人物感到好奇,因此我顾不上我有一坐车看书就晕车的风险,忍不住一口气看完了他的故事。你也来看看吧。 

W020200521790755920823.jpg
何志勇近照

    上世纪70年代的深圳,与中国各地的农村一样,一样落后、贫穷,我出生于70年代,同样经历过艰辛而贫困的童年,这也使我从懂事起就有一种吃苦、耐劳、勤奋、努力的个性,以及对小康生活的一份憧憬和想做出一番事业的抱负。

    1992年,我毕业于深圳大学的工商企业管理系,当时的深圳已经是全国为首的改革开放的经济特区试点之一,作为本地人,加上大学毕业的学历,其实就业工作的机会并不困难。但是父母希望我能够在政府部门或者国企单位上班,有一个比较安全可靠的“铁饭碗”。因此,后来就在观澜镇政府的一家直属机构上班,作为一名集体企业的普通职员。当时的国有、及集体性质的企业经营管理状况都比较散漫,工作也很轻松,几乎没有什么压力及业绩可谈,这对于刚从工商管理系毕业,踌躇满志,总想出来能干出一份事业来的我,在这种轻松而没有压力的环境下,让我感到很郁闷而没有闯劲。终于,在93年的春节之后,顶着全家人的反对与压力的情况下,我辞职了,结束只做了3个月的上班族日子。

    辞职之后,跟多数的年轻人一样,总感觉应该自己创业才有一份成就感。我在大学时就一直在憧憬着将来走出社会,一定要创办一家属于自己的企业,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圆自己的梦想。因此,于93年初,在观澜镇的新华二街租用了30平方米的店面,开设了一家精品时装店。因为当时流行时装、服饰算是一个崭新而又充满商机的行业,对于年轻人创业来讲,这是一个比较有兴趣的选择。但是,做这个行业除了需要懂得时装的流行时尚潮流、采购品牌、款式的眼光以外,同样需要一笔雄厚的资本投入。可是,刚从学校出来的我,根本就不可能有什么资本可言,我的家境还算殷实,因为家里的人并不赞成我放弃工作,这么早就自己创业,所以我没有寻求家庭的帮助,靠几个最要好的朋友集资三万元,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创业。但是好景不长,由于刚出社会,很多在营销、经营方面的经验不足,另外,在当时的观澜镇,消费水平不高,销售量有限,加上资本微薄,运做不灵,第一次的创业就以失败告终。这一次对我的打击非常沉痛,没有做出成功的事业,还背负着朋友们出资相助的债务。同时,也使我自己变得非常的懊悔、失志,我甚至在怀疑自己所学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是否有用,怀疑外面的世界是否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这个时候应该说最值得感谢的人是父亲,他并没有责怪我违背他的意愿放弃原有的工作去搞创业,也没有责备我创业中的失败,他只是告诉我,凡事不能急,我有这样的事业心和创业的勇气,本来就值得赞赏。但是,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资本是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的,大楼是从底层一层一层盖起来的,事业也是从最低层的工作一步一个台阶的做起来的。你刚走出社会,从事每一份工作,不管将来是否有前途,但是你在每一天的工作中能学到实实在在的东西,这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父亲的话很让我感动。“路,是一步一步的走出来的”,这句话让我永远铭记于心。因此,我接受了父亲的建议,从基层的工作做起。当时,恰好有一家港资企业刚进驻我们村工业区投资设厂,按照我们这里的常规,都会由村委会派一名本村的人员去当名誉厂长,其实多数的情况是帮企业办理一些涉及政府部门的文件、手续审批工作,或者是外来户口的暂住证登记工作,或者是帮忙报关工作之类的,如果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办,上班时间也比较的灵活。但是,我自从到这家外企报到上班后,我就严格的要求自己,不以本地人的优势自居,我同样按照企业的管理制度、考勤制度要求,兢兢业业地做好每一份工作、准时地到公司打卡上班。除了按照常规要求的由本村出任的厂长负责办理的一些常务工作之外,我的工作范围还包括工厂的后勤管理、人事管理、行政制度的编制、公司的改革、ISO的培训等等,我做到名副其实的厂长职务工作,深得外资老板及同事的赞赏及好评。同时,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我也在外资企业里真正的看到了外资企业的管理效益,看到外资老板的创业精神。

    后来,因为我的务实工作,也感谢老板对我赏识,老板极力推荐一些与我们公司有业务来往的一些客户关系企业,到本村来投资设厂。我们村委会委托我协助负责对外招商引资的工作,因此,我从1994年到1999年,成功的帮本村引进11家外资企业进驻我村投资办厂。也因此这些企业邀请我来出任他们的厂长职务,我在这6年期间,同时兼任过11家企业的厂长职务,尽管是兼职,但是我在日常的工作中从不含糊,每一家企业的厂长工作我都做到尽职尽责,我每一天几乎要工作到夜晚11点过后才能回家休息。当然,在当时我的工资收入也是可观的,我同时负责11家企业的厂长工作,我的月工资收入就达万余元。所以,我的资本原始积累并没有什么传奇式的淘到“第一桶金”,我是靠勤劳、节俭的工资累积起来的一点小资本。

    由于长期的严重超体力透支工作,在99年6月,我病倒了,需要修养3个月,为了不耽误各家企业的日常工作运转,我断然辞去所有的厂长职务,让他们另寻人选。几个月后,在身体康复之后,几家外企仍然想聘请我去当厂长,但我考虑自己做点什么。后来,经过一番思量,我发觉在我做厂长的期间,工厂经常有些货运业务外请运输车辆,我认为购置车辆来帮这些工厂搞运输应该是可以的。在征得这几家企业的同意后,我用自己这几年的积蓄,购买了二台捷达的小轿车,两台五十铃人货车,就开始经营个体运输生意。随着运输业务的日渐熟悉以及我与各个厂家的人际关系,我逐渐增购车辆,最高峰的时候,我拥有8台的货车在帮厂家搞货运业务。这一年下来,我已经赚取了近120万的利润。 

    我一边在搞运输业务的同时,其实并没有停止过帮这些企业服务,帮他们工商企业执照的年审,一些与政府部门的审批文件工作,因为这些工作的流程我非常熟悉,只要他们来找我帮忙,我都作为义务性的服务。2000年,获悉宝安协辉中心工商执照办理窗口对外搞承包,我凭自己的业务特长及这些年累积的社会关系网络,在得到工商局的评选、认可之后,我承包了宝安协辉中心福民服务部。这是我第一次有了一间开拓自己事业的办公室。

    协辉工商服务部一直经营到至今,这些年来,我们服务过的企业达1200家之多,这其中不乏一些非常优秀的公司及企业家,后来我们都成为事业上的合作伙伴关系,这也是我在以后的事业上能达到腾飞的一个起点。在代办企业执照的期间,我发现委托我们服务的企业,居然有百份之八九十的企业是外来的企业,有多数的企业法人竟是从内地赤手空拳到深圳来打天下的,几乎是白手起家创业的,我们在对他们敬佩的同时,也感到作为深圳本地人的一种危机感。随着改革开放、深圳作为中国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我们作为原住居民,有着得天独厚的创业优势,但是,我们本地的私营企业家比之外地人在深圳创业的,却是少之又少,我们许多本地的青年因为有村集体经济的股份分红、或者依靠房租收入,不思进取,整天无所事事,我认为作为本地人我们应该具备这种忧患意识,应该有一种危机感。也许正是这种危机感,促使我一直想做一番事业的冲动。我终于在 2002年3 月,正式注册成立了“深圳市宝志国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出租,及招商引资项目等。

    2003年,由于在我村工业区的几家企业,因为业务的迅速发展而需要扩大生产场地,村委一时无法满足这么大的项目建设资金,我们在征得各方面同意的情况下,由村委提供建厂的用地出租,并由我宝志国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股东集资兴建并由我们负责出租及物业管理。这个合作的模式得到各界人士的赞许,既解决村委在投资建设方面的资金问题,又能留住外资企业继续在我村发展,同时也给我的公司在实业发展方面取得效益,我们的目标是多方获利,共图发展的合作。在顺利的完成观澜宝志国工业区的项目之后,于 2005年 6 月,我宝志国公司又成功的收购改建福民江围新村的临街物业,并于 2006 年12 月顺利竣工落成,即现在的宝志国综合商业楼,总建筑面积为:6000平方米,总投资1200万。

    目前,我们以立足深圳,走向世界的眼光去谋求发展。随着深圳特区的经济高速发展,深圳逐渐成为高端产品的产业基地,一些传统的加工行业及一些高能耗的产业将逐渐外迁,我们在引进的同时,也大胆创新---“引退”,一些不适宜在深圳发展的行业,却适宜于其他较落后的国家及地区发展,我公司目前正在考察河源、惠州地区,我们正在筹划在这些地区投资建设工业园区,并为这些地区引进企业投资办厂,共同谋求发展,经济合作,共创繁荣!

W020200521790756168002.jpg
何志勇率宝志国公司团员慰问老人

W020200521790756289444.jpg
何志勇人如其名,勇敢而有志气

宝安区pg电子 供稿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