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孤独症日 |在寂静的星河里,他找到了自己的光
2025-04-02
孙简庸,或者你也可以叫他的另一个名字,饱含着来自母亲美好期许与祝愿的名字——吉祥,他是一名14岁的孤独症少年。
与众多的孤独症患者一样,他的世界曾是一片寂静的星河,对他而言,语言是遥远的星辰,社交是难以跨越的银河。但今天,他能够勇敢地站在人群中,举着交通指引的小旗子,用笨拙却坚定的动作指挥行人;他能够捧着调查问卷,微笑着说出一句“谢谢”,脸上绽开一朵羞涩的花——那同时也是他用2000多个小时的义工服务,为自己点亮的一束光。
图:4月2日,吉祥参加第18个孤独症日活动
康复之路:第一次喊“妈妈”,用了整整三年
3岁那年,吉祥被确诊为孤独症。他不肯回答别人的问题,也不与他人对视,就像一颗被迷雾包裹的星星。所幸他的父母为这颗星星撑起了一片夜空——带着他辗转于康复机构,日复一日地练习发音、认知和情绪管理。母亲记得,当他第一次含糊地喊出“妈妈”时,全家人相拥而泣。“那一刻,我听见了奇迹的声音。”妈妈说。
教育探索:在融合教室,他触摸到了“普通”的温度
小学时,吉祥遇到了生命中的一束暖阳——深圳市翠北小学的李巍校长。李校长为吉祥打造了融合教室,安排专属老师,让他在普通孩子的笑声中慢慢舒展枝叶。吉祥能坐在课堂里听课了,能举起手回答简单的问题,甚至交到了很多的朋友。然而,升入初中后,课业的压力和青春期的迷茫如潮水般向吉祥涌来,父母更多的耐心和时间陪伴、鼓励吉祥。“融合环境几乎归零,但我们不会停下。”父亲握紧吉祥的手,像握着一颗倔强的种子。
志愿者之路:2000小时,从“社恐”到“社牛”的逆袭
青春期的吉祥渴望被接纳,却因笨拙的社交屡屡碰壁。母亲带着他走上志愿者之路:交通指引、社区服务、街头调查……起初,他只会挥动小旗子,连一句“请通行”都说得结结巴巴。社工们为他放慢节奏,路人为他竖起大拇指,而吉祥用刻板行为里独有的专注,将红绿灯的节奏刻进骨子里。如今,他能在人潮中独立完成调查,笑着对陌生人说:“您愿意帮我填一份问卷吗?”母亲说:“做志愿者不是怜悯,是他向世界证明自己的方式。”
图:吉祥和妈妈一起做志愿者
生活感悟:爱是无声的拥抱,也是永不停歇的奔赴
吉祥依然不会流畅地表达“爱”,但他会在母亲疲惫时默默递上一杯水,会在父亲生日时画一张歪歪扭扭的贺卡。他的成长,是父母用无数个不眠夜和一起做志愿者的2000多个小时的陪伴换来的。“我们从不要求他‘正常’,只希望他活得有尊严。”而吉祥用行动回答:他在志愿者服上别满徽章,像别着一整片星空。
尾声:每一颗星星,都值得被仰望
孤独症不是命运的枷锁,而是另一种生命的语言。吉祥的故事,是千万个“星星家庭”的缩影——他们用爱劈开荆棘,用耐心等待花开。如果你在街头遇见他,请给他一个微笑,或接过他手中的问卷。如果你的身边也有“星星的孩子”,请用平常心去感受他们的光芒。
理解与包容,是照亮孤独最温暖的光。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来源:深圳市pg电子
(责任编辑 萧文雄)